新加坡组屋如何建造?
最近,总理李显龙在采访中再次谈到房地产问题,他表示,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住房价格,但新房的供应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受到限制。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小,可利用土地资源匮乏。为了节约用地,大力发展组屋计划,1973年建成首个组屋项目。经过40多年的发展,新加坡政府的政策目标已经从“居者有其屋”逐步转向“居者优其屋”。 那么,为什么选择建组屋呢?
首先是因为地价。作为首都城市,新加坡虽然占地面积较小,但是开发程度较高,可用于建设住宅的土地极其有限。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,全国仅有1%的土地用作住宅用地。近年来,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,对住房的需求不断上升,而国内可供开发的住宅用地极为有限,政府将目光转向了组屋项目建设。
其次,新组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绿色、节能的理念。从外观看,新组屋由太阳能电池板构成外墙;从内看,客厅和卧室都有大面积落地窗,确保采光;浴室和厨房分别装有排风扇和排气道,保持空气流通。 新组屋还拥有智能化系统,能够实时监测室内温度、湿度和有害气体等指标,调节和控制空调和换气扇的工作,使房间达到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。 比如,通过智能传感器,当窗户关闭超过一定时间后,空调会自动启动,调节室内空气;当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超高时,空调会迅速排出有毒气体,防止住户中毒。